顺义、平谷部分农村根据返京来源地划分管理 协助返京人员完成居家隔离 返京人员能返家 村中管理有高招儿
北京将逐步迎来返程高峰,疫情防控尤为重要。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,本市部分农村地区针对不同人群的特点,探索实施了“分色管理”模式。例如,顺义区后沙峪镇铁匠营村派专人24小时在进村卡口值守,对返京流动人员发放粉色证件,在家隔离14天且无症状后,方可换蓝色证件自由出入村口。在平谷区刘家店镇行宫村,针对外出返京人员的不同来源地,实施红橙黄蓝“分色管理”,并采取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。
房东配合完成返京人员隔离检查
“您要去哪里?请先摇下车窗、露出脑门,配合检测一下体温。”2月1日上午,在顺义区后沙峪镇铁匠营村北口,安全检查员屈存胜手里拿着测温枪,拦下准备进村的外来车辆,逐一询问并测温。在屈存胜旁边,还站着保安、志愿者及村里工作人员。自农历正月初四开始,他们一天三班倒,轮流在村口值守,向不同类型的流动人员发放不同颜色的证件。
“我们村常住人口有1750多人,流动人口却超过11000人,人口严重倒挂。因交通便利,不少外来人员在村里租房居住,到附近上班。”铁匠营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王学文介绍,北京将逐步迎来返程高峰,为了做好流动人员疫情防控工作,铁匠营村封闭了六个出入路口,仅保留北侧、西侧两个路口,安排专人24小时值守,核实进村人员身份信息,发放相应证件。
“对于春节期间返京的流动人员,如果有来自湖北武汉等重点疫区的人员,会将其送往指定宾馆隔离观察,如果有发热症状,就会送到医院。如无上述情况,我们则要求房东来到村口检查岗,与实有人口管理员共同核实返京人员身份,并登记身份证、联系方式、返京日期、始发地、交通方式等信息,在现场为其办理粉色证件。”王学文介绍,返京人员可在房东监督下,返回村内住所自行隔离14天,如无发热、干咳等症状,才可以换取蓝色出入证,自由出入村口。
隔离期间,返京人员的生活物资如何保障?王学文介绍说,全部由房东负责。北青报记者在现场采访时看到,房东张女士正在陪从河北赶回的租户登记信息,她说:“村里有超市,米面粮油都能买到,在隔离的14天里,我会帮忙采购日常所需物品,放到房门口,再由租户自取。”
截至2月1日,铁匠营村11000余名流动人口中,已有600多名返京人员办理了粉色证件,另有2700余名流动人员春节期间并未出京,已发放蓝色证件。证件上均要填写流动人员的姓名、原籍、居住地等信息,在进出村口时,值守人员需比对证件与身份证,确保信息匹配才能让行。“对于本村的村民,不用发证,生活这么多年了,大家互相都认识。同时通过检查身份证,也能知道是否为本村人。我们建议村民疫情期间尽量少出门、少出村,做好健康防护。”安全检查员屈存胜说。
返京人员按来源地进行划分管理
在平谷区刘家店镇行宫村,也设置了一个主要进村卡口,对所有进村人员严格管控,逐一登记信息。针对外出返京人员,按照来源地的不同,实施了红橙黄蓝“分色管理”。其中,对于湖北等疫区返程人员实施红色管控,对河北、陕西、国外等疫情高发地区返程人员实施橙色管控,对宁夏、新疆等地区返程人员实施黄色管控,对其他地区返程人员实施蓝色管控。
刘家店镇相关负责人介绍,不同颜色对应不同举措。“比如,红色管控是最严格的,要求做到‘八个必须’,包括必须消毒、必须14天居家隔离、必须排查密接人群、必须专人盯守、必须做好生活保障、必须加强宣传教育、必须每日监测报告、必须做好极端情况专业处置。”
经排查,目前行宫村已有2户4名从甘肃陇南和吉林长白山返村的人员,村民都已自觉接受居家观察。
文/本报记者 王斌 林艳
摄影/本报记者 刘畅